查看原文
其他

李银河:为什么那些过度拔尖的孩子活得一塌糊涂

李银河 布谷学习 2019-05-28

文 | 李银河  编辑 | 金雀儿

晚上十点多,一个女人的咆哮声打破了小区的宁静:“说,到底什么关系?”


语气歇斯底里,悲愤中带着凄凉,愤怒中透着暗伤。


我爬在窗边,支起耳朵,那一瞬间,小区里无数扇窗户传出被拉开时的窸窸窣窣声,几秒后,一个充满稚气的男生用颤抖的哭声回答:“互为相反数。”


这是很多家长逼迫孩子学习的常态,一味地高标准、严要求,不允许孩子有一丁点儿的错误!


家长们在火急火燎地忙活着“提拔”孩子之余,有没有想过,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?


很多家长心目中最理想的孩子是品学兼优的尖子生。可是一味追求拔尖就完美了?就万事大吉了?


那么,关于“追求拔尖这件事,且看中国社科院博导李银河教授怎么说。



一味追求拔尖是幼稚病



由于天生智商比较高,我从小学习就一直拔尖,小学时总是班干部,考试总是第一,中学是班上唯一的少先队大队委员,要不是文化革命打断了这个拔尖的模式,恐怕还要一直拔下去,直到终老。


在文革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之后,有了许多无尖可拔的经历和职业,比如,在美国读书,大家只是读学分写论文而已,无人可比;再如,回国工作,只是各自搞研究写专著而已,并不竞赛。步入晚年,回顾一生,觉得总想拔尖其实是个幼稚病。


竞争选拔制度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制度,被世界高度评价,因为它可以保证不因出身背景只按智力水平遴选人才,尽管考八股有很多弊病,但是也比只靠世袭和关系选拔人才要强。


现代的考试制度也属这一性质,是一种公平选择人才的制度,有人甚至认为高考制度是当今中国唯一真正公平的竞争制度,其他竞争都因为受已经成型的政治资本、经济资本、文化资本的影响而并不真正公平。


在这种竞争选拔制度下,每个人都从小就形成了追求拔尖的心理,在其中确能拔尖的人也不免有点自鸣得意,这是很自然的。


但是,一味追求拔尖是个幼稚病。

1


是虚荣心的表现


人的才能是各种各样的,拔尖除了智商较高、做事效率较高之外,并不能说明别的。


比如不少智商高的人,情商很低,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连异性朋友都找不到,就像《生活大爆炸》里的那几位极客。智商不低,但是交友方面一败涂地,生活得并不快乐。



2

追求拔尖,人会较少创造性


因为所谓拔尖就是在既有的规则和轨道上的赢家,世界上真正伟大的文学家、艺术家、科学家都不一定是在既有规则竞争中的优胜者,成功的企业家和政治家就更不一定。


因为凡是要做出真正伟大的事业,必须要有原创性,要比所有的过去的成功者都高明,要敢于藐视既有的规则,有更新颖的思路。


一味追求在既有轨道上往前跑,就不会有另辟蹊径的念头,就只能得到世俗的成功,也就是比一般人做得好些而已,不会成就真正伟大的独特的原创的事业和作品。


3

人会过于入世,比较少关注精神的修养


归根结底,尘世的一切努力只是过程,不是目的,目的应当在灵魂和精神的层面。如果把世俗的成功当成了目的,人生就会变得异常狭隘,所有的喜怒哀乐也会变得异常局促,精神生活会变得干瘪枯燥,人也会显得缺少灵性,甚至丢掉灵魂。


总之,真正成功的人生是灵魂澄澈、精神丰满的人生。


从这个意义上说,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完全有可能是个行尸走肉,他们徒有睥睨众人的外表,却没有内心的丰满和宁静,没有生存的愉悦和幸福,因此也就算不上拥有了一个真正成功的人生。



人家是学点知识,咱们是玩命



在中国人和西方人心目中,所谓教育不是同一种东西:


  • 在西方,教育被人们看得比较单纯,就是认字识数而已,没有更多的意义;


  • 在中国,所有人都把它当成唯一的出路,是一件要玩命的事。西方的人上学像走在一条宽敞的大路上。


中国人上学像走一条独木桥。


我想这里的原因有几个:


1

中国古代考八股的影响


要想进入仕途,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,学习考试是唯一的办法。范进中举的故事脍炙人口;人生三大得意事之一就有金榜提名。西方的官不是这样来的,所以没有人会这样想教育。


2

当代社会城乡差异实在太大


农村人一旦考上大学,生活质量会提高好多倍,从乡下人变城里人,从社会底层升上中层。所以稍微有点智商、有点抱负的农村孩子都会以背水一战的心情学习考试,在他们心目中,考中了就上了天堂,考不中就下了地狱。


3

大学名额太少


不像西方那样基本上想上的都能上。僧多粥少,所以要打破头。


这样的学习,动力大则大也,但是没有人还会从单纯增加知识的角度看学习,也没有人能感到学习的快乐。人们感受到的只有竞争的压力,只有苦不堪言,没有轻松愉快,没有兴趣盎然,没有纯粹从了解新事物而来的欣喜。


  布谷说说


我们是否该反思,到底是学校出了问题,还是教育模式出了问题呢?


拼命地用中国古代考八股的方式考孩子,究竟是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?而且这种对考试和分数的强调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,究竟是利多还是弊多?


很多国外有小学根本不考试、不打分的,寓教于乐,所有的孩子在游戏中慢慢学会了拼写,学会了计算,了解越来越多的知识。


所以,中国的教育模式与西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?


答案就是,所谓教育在中国和在西方根本不是一回事:人家是学点知识,咱们是玩命。

李银河

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,性学家,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。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。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。1999年,被《亚洲周刊》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。2017年,参加综艺《奇葩大会》。


布谷猜你喜欢

北大考试院院长面试牛孩:他们就像一个模具打造的完美“家具”


人大教授高钢: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让孩子怕上学?


北欧教育凭什么成为真正的全球第一?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获取更多教育干货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